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从大学城到产业城天津各区如何实现这一“跃”?

admin1个月前 (09-26)天津产业信息17

  天津56所高校分散集中相结合,形成了六个成规模的高校聚集区。

  大学无论是处于市内核心区,还是外迁至新校区,其人才和科研优势都能带动区域人口和相关产业聚集,并成为地区发展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近日,天津市教委网站发布了《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修改》项目的公示,其中指出——

  结合天津市“三区两带中屏障、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高等教育布局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依托现有高等教育布局,统筹高校空间拓展需求,将高校与城市生活、科研、文化、产业空间紧密结合,规划形成六个高等院校聚集区,分别为:

  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高教聚集区

  高校聚集发展,让本身特有的人才储备和科研优势变得更为突出,高校所在地政府、企业,主动借助这一优势,产学研相结合,将大学城打造成产业城,为城市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五一”期间,团泊湖波光潋滟、风景如画、游人不断,不远处的天津市首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施工现场则是一幅热火朝天景象。

  在建的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工程

  虎年除夕,津静线首开段工程线路开工。津静线主线西起静海北站,东至滨海国际机场,经达静海北站、团泊新城西区、文化中心、天钢柳林副中心及滨海国际机场,实现外围新城、对外枢纽和城市中心的快速通达;串联津沧城际、津雄城际、京滨城际、滨海国际机场。

  津静线建成后不仅方便沿线静海、西青居民出行,还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和示范区内大学城提供了交通支持。15分钟通达周边片区,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1小时可抵雄安新区。这条铁路对合作示范区和大学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几十年前,这里还是诗人郭小川笔下荒凉安静的水洼地,如今这里已成为生机勃勃的团泊新城。

  距津静铁路国际医学城站500米远,就是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

  1月12日,位于合作示范区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实现主体封顶。

  2021年5月10日,天津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标志性项目、系统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成后将在合作示范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流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健康产业中心。

  据了解,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项目分两期,规划设计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一期占地119亩,规划床位1000张,总投资23.34亿元,以在建团泊院区血液病医院为基础,将原有血液病专科医院提升为综合医院,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总体建设布局要求,调整功能设置,建成后将以血液病医学、肿瘤医学专科和综合内科为主。二期占地130亩,规划床位600张,总投资25.86亿元,包含门诊大厅、医技楼、住院楼、呼吸中心、科研教学楼、国际医疗区等。

  根据发展需求,这里还将适时启动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医院和康复医院建设,同时建成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国际诊疗中心。一系列国字号医疗队伍选址于此,可见对这一区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非常看好。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也将在此建设。

  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服务天津中药产业发展对接会

  之所以选择这一区域做大健康产业,与天津几所高校搬迁到此不无关系。

  2017年,天津体育学院整体搬迁到位于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西南角的新校区,占地1115亩。

  201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搬迁,占地2600亩,与天津体育学院相邻而居。

  2024年,天津医科大学将搬迁,占地1952亩,毗邻天津中医药大学。

  此外该区域还有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天津仁爱学院等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两所双*流医学高校聚集,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和科研力量。

  作为双*流高校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完整且体系化的重大教学科研平台30余个,包括国家级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成为全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以重大科研突破、重大理论创新、重要平台搭建、重要成果转化为目标,与企业需求和金融机构紧密相连、深度对接,既有从“0到1”的科研创新,也助力产业实现“1到N”的飞跃。

  静海区瞄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流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健康产业中心,构建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高校科研力量加持、国家级医疗队伍落户,相关企业入驻,把大学城打造成产业城。

  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静海区研究签订了共建协议,组成战略联合体,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截至今年2月,大学科技园已承接了天津中医药大学近20个创业团队和10余家企业入驻。

  由静海区主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经营管理的天津协和博精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借助*级医疗机构的科研优势,2021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达7000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2亿元。

  在南开区七里台,地铁7号线号线同时施工,距七里台站几百米处就是天津大学科技园。

  天津大学科技园所处的鞍山西道是全市闻名的科贸街,也是一条人流如织的美食街。得益于这里是天津*早的高校聚集区,鼎盛时期除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外,附近还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高校聚集*直接的好处就是带来消费人群和城市活力,深层次方面则是高校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两所百年名校、14家中央和省部级科技院所、一所海河实验室……科技优势和人才储备让这一区域成为南开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1年,南开区与天津大学签署协议,在鞍山西道启航大厦合作共建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作为创业企业的物理空间。

  科技园采取“政府搭建平台、天津大学指导、北洋海棠基金管理运营”三方协同的运作模式,校、区、企全面战略合作。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核心功能,与天津发展相互嵌入,实现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仅半年多时间,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首期4层4800平方米办公空间已经满园,实际入驻企业36家,其中天大校友企业30家,共计融资1.47亿元。

  在另一座百年高校南开大学的西面,科研西路6号、16号院,一个三十多年的原本杂草丛生的废旧厂房被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低碳科研园区,启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一期工程。目前,实验室已汇聚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博士后等攻关主体59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其中,核心研发骨干近两百人,包括两院院士1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

  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区位沙盘

  实验室2021年11月揭牌,今年2月份就迎来开门红。清华大学化学系、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罗三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新研究成果──《基于烯胺光促E/Z互变的去消旋化反应》,为外消旋体的拆分提供了新思路,将传统氨基催化的发展应用推向新高度。

  目前,南开区围绕推动海河实验室高标准运行,规划在“卫津路—复康路—红旗路—鞍山西道”4.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建设打造海河科学城,构建“一核两校三区五平台”格局:“一核”,即依托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打造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链条的创新中枢。“两校”,即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构建海河科学城的人文基柱。“三区”,即在核心区范围内建成科创街区、科智社区和科教校区。“五平台”,即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平台。

  南开区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化,建成启航系列科技主题楼宇、建设南开博士创业园、新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个大学科技园、建设海河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 400 家,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第二批试点城区,并在全国总榜排名第 4,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

  从科贸街到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再到启航湾创新产业区,直至 2021年提出的海河科学城,南开区以原科贸街区域为中心,形成“街—圈—区—城”的发展脉络,并以海河科学城为“东核”,以依托西营门3.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启航创新城为“西核”,构建双核驱动空间布局。

  “多校一园”,西青大学科技园的新模式

  力推夜市经济以来,津城夜市如雨后春笋在各区开花,在众多夜市中,人气*旺的夜市非姚村夜市莫属。

  十多年前,这儿不过是远离市区的郊区普通村落,从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迁址于此,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陆续搬迁来,组成西青大学城,这也是天津市较早成规模的大学城。

  三校的到来让这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西青大学城外,西青区还有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宝德学院等市属高校。

  辖区拥有数量可观的本科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自然被西青区所倚重,作为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

  西青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21年,西青区政府公布《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建设西青大学科技园、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园、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天津师范大学科技院、农学院大学科技园、西青(南开)应用型大学科技园、多元化大学科技园共7个大学科技园。

  《西青区大学科技园“科创10条”支持政策(试行)》,从大学科技园运营装修、租金补贴、企业培育、人才服务、金融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聚焦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各大学科技园由高校、区、镇、运营管理公司合作成立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强化对大学科技园宏观指导,对入孵企业进行审核评价,保证入孵企业发挥高校重点学科优势,为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效应,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高校成果发布会等活动,组织校企精准对接,发展更多优秀高校科研成果,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高校与重点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西青区采取“多校一园”和“一校一园”等多元模式,充分发挥共建高校的科技策源功能,依托人才和科研优势,不断加强区校资源互动,鼓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优秀校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在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大学科技园内落地孵化,形成了良好的起步态势。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为高校主体的西青大学科技园在2021年12月成功认定为*一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是天津市*一一个以“多校一园”模式获批的市级大学科技园。

  截至目前,西青大学科技园新引进入孵企业61家,拟入孵的重点企业达200余家,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使其成为西青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

  2021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开通,从此海教园师生出入市区有了快速交通方式,也让津南区与市区联系更紧密。

  海教园智力资源高度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优势显著。目前已有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13所院校入驻,在校师生15万人。拥有金融学、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十余个顶尖学科和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津南区是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连接“津城”“滨城”双城的生态节点、创新节点、发展节点,区位优势明显。

  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9月作出决策,对海教园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其与津南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

  津南区积极探索建立海河教育园区的“硅谷模式”,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功能定位,对接天津智谷和会展经济区规划,对天南创新谷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启动创新发展聚集区起步区建设,同步做好招商工作。重点围绕互联网经济、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聚高端人才、聚焦新动能引育、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初步形成以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科技为主,新材料和会展服务为辅的产业结构雏形,迈出了从“大学城”向“产业城”的*一步。

  通过建设高校院所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积极搭建具有地区特色的“政产学研用”高新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先后建立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津南研究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组建中科智能产业研究院。目前,各研究院累计注册企业38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5.69亿元。与天津大学、天职师大签署共建协议,采取“1+3+N”模式建设大学科技园,并实行市场化运营。目前,两个大学科技园首批拟入驻项目21个。

  据介绍,下一步津南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科创会展城”的发展定位,在“融”字上做深文章,进一步激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集成优势,加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走好科技创新产业化之路。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jcfw.com.cn/index.php/post/1422.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支点 天津建成30个主题产业园区

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支点 天津建成30个主题产业园区

  天津北方网讯:为培育打造更高层次和更高形态的专业化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天津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昨天,《天津市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实...

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全国首位天津“软实力”显著

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全国首位天津“软实力”显著

  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居于全国首位 天津“软实力”显著   2020-04-27 16:32:00   日消息(记者陈庆滨 刘阳)软件的自主开发   ,不但代表...

区域产业结构与高校良性互动与衔接——以天津市高等教育为例

区域产业结构与高校良性互动与衔接——以天津市高等教育为例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i l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S e r i...

天津“三二一”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业成主导产业

天津“三二一”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业成主导产业

  昨天天津市统计局发布了天津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5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653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一产业增加值210.51亿元,增长2.5%;第二产...

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步入建设快车道中交主导125亿PPP项目

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步入建设快车道中交主导125亿PPP项目

  据天津日报报道,日前,“设计之都”海河柳林综合开发PPP项目建设主体天津设计之都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设计之都公司”)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全球工业设计要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