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土地财政”依赖!青岛、郑州、天津同时出手严控土地出让
据澎湃2月24日报道,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还有郑州,当地自然资源规划局发了一个通知,从2月23日开始,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当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已经向澎湃新闻确认,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分别在3月、6月、9月中旬。
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开发商拿地、盖房、卖房、回款、再拿地,他们把面粉加工成面包,面粉贵了,面包价格水涨船高,面粉的进货价便宜了,老板卖出去的面包价格自然也会更低。
举个例子,2016年被业内称为“史上可怕的地王年”,楼市的“面粉价”被狂热的炒作气氛所抬高。
这一年,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三高”地块普遍出现在一二线宗左右单价、总价地王,数量创历史新高。
正是有了“地王”们推波助澜,房企高周转、高频率拿地周转,房价涨势才出现“绵绵不*”的特征。
现在,青岛、郑州、天津同时出手,实行“两集中”供地,就是为了严控土地出让,防止出现成批的“地王”。
想想看,一个城市一年只能拍3次地,土地供给的“时间窗口”虽然缩小了,同期拿出来招拍挂的地块却大量增加,而集中竞拍就意味着会淘汰大量无资金实力的中小房企,地王出现的概率自然会降低。
更重要的是,全年土地出让仅3次,意味着地段偏远地块、无配套地块、商业地块流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房企土拍必然会“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追逐核心地段的优质热点地块,这些大量流拍的地块只能等下一次、甚至下一年才能拿出来继续拍,间接上会导致城市远郊区域的房价下跌。
1,从今年开始,央行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给每一家银行规定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房贷余额占比”,这是针对银行资金供给的“两条红线,今年房企要全面实施新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不达标的开发商,就会限制融资规模,这是针对房企需求的“三条红线”。
如今,再加上土地出让的“两集中”政策,分别从银行、房企、土地三个角度实施调控,楼市已形成了“长效机制”的大框架,稳地价、稳房价、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这些长期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千万别小看供地“两集中”的影响力,往小里说,这只是土地出让方式的改变,往大里说,这意味着我们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决心。
自打2014年开始,财政就有了“四本账”,按收入规模排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是靠税收贡献的,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近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平均占比达到83%,非税收入占17%。
而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在2019年,卖地收入占比达到了85.8%,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所的数据,在2020上半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89%!
也就是说,只有多卖地,各地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财政收入,才有我们现在的高铁通达,美景游园,宽阔的新城和街道,便民的设施和路网。
一方面,土地毕竟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卖一块少一块,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还好,可以不停扩张城市建成区,但中西部、东北大量三四线城市,还有不少北方二线城市,人口常年呈现净流出状态,只依赖卖地,恐怕是“涸泽而渔”。
另一方面,产业转型是必经之路,“房住不炒”的核心要义,就是使经济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把金融体系从楼市中“解绑”,把钱用在“刀刃”上,才能让制造业、小微经济、高科技、半导体、高端制造等行业崛起。
青岛、天津、郑州只是开始,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两集中”的土地出让政策,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