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并用区域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发展天津经济
浅论并用区域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发展天津经济
大都市连绵带上的经济发展往往*具活力天津应根据连绵带梯度发展的特点建立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村镇规划所构成的空间地域综合规划体系强化区域规划的横向协调作用变行政区经济为都市圈经济使大都市连绵带成为内外两个市场对接交融的过渡带带动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浅论并用区域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手 段发展天津经济
作者:郑书燕 张永红 来源:《价值工程》2013 年第 36 期
307 亿元。以 2011 年水平计算,天津的 GDP 总量占全国第四位,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17%,居 直辖市及全国主要城市之首。虽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包括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 GDP 所能反映一个国家 经济发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着越来越多的批判性分析。但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 政策、经济机制巨大的变化,及其前后经济行为和经济水平的实际特点,我们仍可以采用这一 指标较为可靠地反映中国国家及其各省市经济规模及其变动的主要面貌。 参考欧洲经济发展历史,至十八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前,西欧的人均收入和中国基 本处在同一水平。*一次工业革命后才陡然拉开差距,至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差距则高达几十 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推行了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那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非洲和拉丁美洲资源丰富的国家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事实 上,真正的成功却发生在自然资源禀赋极其匮乏的东亚。首先是日本实现了成功,接着是韩 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腾飞都为我 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规律性经验。从更长的周期分析,自*一次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工业革命过程中历次经济腾飞所取得的成功和支付的代价,也为检省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的问 题,如何科学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及途径提供了借鉴。分析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除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营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科学化调整等进步因素 外,确实存在着过度依赖固定资本支出、过于偏重资源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产业等严重影响 长远发展的问题。同时从产权划分和经济规划制定的角度,中国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强大的 政府干预和国有经济主导。在此方面,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 要求我国的经济研究需要对不同经济政策、经济模式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做出谨慎的研究。二 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不断加深和区域化特征增强并举的特点,本论文将通过对天津 近十年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其他主要城市的比较,讨论天津如何实际运用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 调整理论取得持续良性发展。 1 天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1.1 天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与优势 天津是中国北方*大的沿海发达城市,位于渤海地区 经济中心。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天津整体工业在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十 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当中国的工业生产蹒跚起步之时,天津就逐渐兴起了钢铁、纺织和化 工等当时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具备相当规模。到二十世纪中叶,天津已成为我国北方*大的贸 易港口和工商业城市(也是北方的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五个五年计划中,天津从轻 重工业比重、行业种类、设计能力到制造水平等多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许多轻重工业产品在 国内居领先地位。按目前水平,天津全市面积 1.19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 7418 平方公 里,常住人口为 1011.30 万人。近十年来,天津全面启动五大战略举措,实施“三步走”目标, 形成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1.1.1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具备竞争优势的支柱型产业发挥显著作用。自 2002 年以来 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年中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天津的工业规模、增长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持续位居 前列。天津工业增加值由 1952 年的 6.1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4703 亿元,年平均递增 10.4%。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利用外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嫁接、改造、调整为主要手 段,推动了产品创新和结构升级。涌现出王朝、奥的斯电梯、摩托罗拉手机等名牌产品,全市 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值提高到 12%。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将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支持经 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大项目建设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没,电子信息、石油化 工、汽车及机械装备、航空航天等八大优势产业逐步壮大,不断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 业结构迈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到 17.4%。产品结构上已形成以微电子和通讯设备 为重点的电子工业,以汽车和机械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石油化工、海洋和精细化工为重 点的化学工业,以优势钢管、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及医药和新能源六大 支柱产业。2011 年六大支柱产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2%。工业产销 衔接和效益较好。2011 年天津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8.88%。其中重工业为 99.43%,轻工业为 97.41%,国有企业为 100.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 99.59%。全年实现利税总额 401.35 亿元,增长 23.5%,其中实现利润 237.62 亿元,增长 27.6%,实现税金 163.73 亿元,增 长 17.9%。 1.1.2 滨海新区快速发展,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自天津市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 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和逐步完善投资环境,天津滨海新区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天津经济发展*大的增长点。2011 年 GDP 达到 999.75 亿元,增 速为 20.4%;工业总产值达到 2133.21 亿元,增速为 30.3%;外贸出口为 89.38 亿美元,增速为 24.1%,占全天津外贸出口的 62.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6%。 2011 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值达 1251.4 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108 家, 在全国开发区综合指标评比中,连续位居*一。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子 产品及电子元器件、钢材、机械设备等商品的分拨配送物流基地,其中自保税区分拨、销售的 进口汽车达 4.9 万辆,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海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空港国际物 流区已正在加紧开工建设。国内上千家企业为滨海新区产业直接配套,形成了产业传递效应。 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同时,对周边地区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加快 天津港建设,打造世界*流大港,2011 年天津港基本建设投资为 2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计划 23 亿元,更新改造计划 1 亿元。预计 2014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1.8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360 万标箱,新增能力 4202 万吨,其中新增集装箱能力 150 万标准箱。 1.1.3 科技力量雄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增长过程中天津利用人才高校密集的 科研技术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和产业结构。2011 年完成新产品产值 971.51 亿元,增长 22.6%。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66 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 80%以上。天 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 37 所。自然科研机构 150 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 类专业技术人才近 50 万人,两院院士共计 28 位,其中中科院院士 13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位。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2003 年科技成果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有 59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 311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4 项。2003 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 到 6812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 48.9%,授权专利 2505 件。天津科技综合
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大专院院校比较集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这都成为天津构 建区域性竞争优势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的禀赋性基础条件。 1.2 天津与全国及其他主要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显示,2002 年至 2011 年是天津和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生产经济普遍取得跨越式发展的 重要十年,而同时在国内企业正处于经营高峰期之时,又被迫置身于国际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 经济衰退之中。综合十年间的数据观察,工业生产值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或天津国民生产总值 占比均在 70%以上。由此可见,工业生产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国家和天津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虽然,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第三产业比重应不断扩大,并且农业无论在任何 时候都关系着国计民生,但是工业在整体产业顺序中所处的位置和我国经济规模的特点决定工 业所特有的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同时,参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也可以看 到,工业生产始终保持着良好发展的态势,并为第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中比重提升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2 天津经济未来发展的定位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个城市的规划都同时置身于国际化的新技术革命和 产业流动之中。按照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学说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社会里,资本、技术和劳 动的供求关系可以在一定周期内自动趋于平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实现较高程度的 资源合理配置。分析天津未来经济的定位需要首先明确,天津不同产权性质经济体的比重及各 自的特点、市场的比重及其特点,同时在中国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分析天津经济未来面对的 问题及前景。华盛顿共识所推行的休克疗法,及其随后实际发生在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休克而 没有有效解决根本性结构症结即说明了这一问题。相反,中国和越南等实行双轨制国家却没有 出现这样的问题。自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技术、 管理、销售和资金等各关键要素都必须置于世界经济范畴的全面体系内进行的培育和考量。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大幅度地走向市场经济模式,但由于国有企业仍然占经济体总量 的 90%以上,所以政府的调节职能对经济活动仍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天津经济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重要标志是天津经济活动能够有效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市场。 3 天津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大都市化经济圈建设 3.1 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化过程的三大现象:劳动力不断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不断 向城市聚集,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重化工业的中期会出现产业由能源及原材料密集型向技 术密集型及高附加值转变,天津的生产制造业尚未完全进入这一阶段。英国和早期欧洲模式: 农业生产具备高生产力,使得社会财富、个人财富以及人均财富具有明显的提高,为革新技术 的产生、应用和资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市场失灵论构成了二战后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市场有 难以克服的缺陷,政府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有力补充手段。在长期调整方向的确定过程中, 首先要准确认知特定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由于在缺乏整体产业结构平衡支持的条件下,重工
业自身的扩展缺乏内生能力,因此从长期发展角度分析难以实际发展区域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或 促成其禀赋节构的升级。而综合分析多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经济体获得长足的实质性的发展经历 发现,恰恰是保持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均衡性能够给经济体带来持续的内生动力。所以,政 府规划应该着眼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禀赋结构的升级而非直接的升级,同时解决国有经济普 遍存在的行业上无所不包,但却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进行重大技术革新的区域化缺陷。以此, 天津经济发展的设计必须置于竞争的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当英国的纺织业在十七世纪替代意大 利成为欧洲*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明朝以前大受欢迎的丝绸制品,已不再具有作为主要商 品的竞争力。 3.2 区域性大都市化经济圈 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大经济区或大都会区,指一定区域范围 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经济圈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 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其内部具有比较明 显的同质性与群体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确的组织和地域界限。大地域的经济圈一般都有原材 料生产区、能源生产区、加工区和农业基地,从而构成一种综合产业圈。通常在国家经济总量 (GDP)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美国三大都会区(大纽 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 GDP 占全美国的份额为 67%,日本三大都市圈(大东京 (东京· 横滨都市圈)、京都· 大阪· 神户(京阪神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GDP 占全日本的份 额则达到 70%,而我国三大经济圈占 GDP(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 洲经济圈)总量的 38%。我国目前总体经济圈带动力水平仍较为薄弱,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 比,环渤海经济圈还没有发挥出明显的协同 效应。 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主要决定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 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等几个要素, 经济基础好(*一、二、三产业的完整性,总量的规模性及其互动紧密和活跃程度)、区位条 件优越、人口承载能力强、辐射带动性则构成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大的五大优势。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区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法国学者 戈特曼 1957 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各有不同,长三角得益于工商业的长期发 展,珠三角得益于先行对外开放取得的境外资金、经贸交流和信息;而环渤海经济圈则既得益 于长期工、商、金融科技的积累,又得益于全国政治文化等资源向首都北京的集中。经济圈的 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有没有世界级的超级城市作为其内核,而这种超级城市除了能源、水源、 机场等硬件条件以外,新型机制和创新能力也是至为重要的。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业、信息 业、交通业、制造业在全国都具有枢纽和核心地位,今后仍会继续发挥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中的引擎作用。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将向经济圈的核心 城市汇集,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 业,把区域竞争优势提升为国际竞争优势,是天津成为核心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大都市连绵 带上的经济发展往往*具活力,天津应根据连绵带梯度发展的特点,建立国土规划、城市规
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村镇规划所构成的空间地域综合规划体系,强化区域规划的横向协 调作用,变行政区经济为都市圈经济,使大都市连绵带成为内外两个市场对接交融的过渡带, 带动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 竞争。 突出作为经济圈核心城市的要素整合作用,可能成为天津今后经济整体规划和定位的重要 依据。未来国内国际区域性经济竞争将并行与具体产品、产业、技术的重要竞争方式。因此, 努力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大区域经济,引领经济圈经济发展方向的核心城市将是天津获得持续发 展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各年:《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1 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 [3]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 [4]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M].中译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5]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1. [6]库兹涅茨.现代经济的增长:发展和反映[M].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3. [7]王金照.典型工业国家工业化历程比较与启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