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在山顶上汇合 记“诗人院士”王玉明
几年前,参加一次诗歌活动时,与王玉明先生结识。当时看先生虽是七十有余,然精神矍铄,淡定随和,颇有清风霁月的文人雅士之气。后多次接触,方晓得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
王玉明,字韫辉(此名为其格律诗词老师叶嘉莹先生所赐),1941年生人。在科学领域之外,他涉猎甚广,在文学领域亦造诣深厚。在王玉明这里,隔行如隔山是不存在的,他创作了大量体式多样又当行本色的古体诗词,同时还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理事等,为消除科学与文艺之间的隔阂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对他的评价:“您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科技事业……特别是在流体密封领域,您孜孜以求深耕半个多世纪,以拳拳赤子之心在‘小专业’里做出‘大事业’。”王玉明长期从事重大装备高参数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危险性介质透平机械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及测控系统的研发,获四项国家级和十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1965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王玉明先后在军工研究院所、国营企业、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工作多年。在改制后的外商独资企业做总工程师时,由于他研发的油膜螺旋槽端面密封威胁到外商的垄断地位,外商给出了两个选择:*一,继续做总工程师,但是不能再搞石化行业的高速密封研发;第二,如果想继续搞研发就得辞职。
王玉明毅然辞职。于是,1996年,55岁的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下海”,在天津市科委和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支持下,领衔创办了注册资金50万元(含技术股30%)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鼎名密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王玉明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工业危险性气体大型高速透平压缩机用流体动压非接触式密封装置——干气密封。
然而,实验室的试验成功,并不代表就可以广泛地进行市场推广。当时干气密封市场上基本都是进口产品,用户不愿冒很大的风险,王玉明不辞辛苦,主动联系用户,到企业去做讲座,推广这项技术,让用户心服口服。
经过艰难的突破,王玉明研发的国产产品在国内逐渐推广开来。不仅逐步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而且迫使进口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大幅度降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003年,王玉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来,王玉明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2007年,王玉明正式调入清华大学。在这里,他再现了不断拓展的企业家精神。
回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工程研究所以后,王玉明发现所里过去以教学为主,科研相对薄弱,他便与所领导一起带头加强科研工作。课题组以前在工程应用方面做的不太多,王玉明便带领大家与企业合作。王玉明认为,只有产学研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才能把研发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一线,去解决在关键基础件方面的“卡脖子”难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2021年5月15日,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中华诗词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王玉明院士诗书歌影展、《水木清华眷念》《赤子之心法自然》等新书首发式同期举行。清华大学党委*陈旭教授在致辞中说:“王玉明院士于2007年回到母校任教。10多年来,他在清华大学创建并带领了两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是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密封与润滑研究室,一个是清华大学工会荷塘诗社;特别是王玉明院士热心培养中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倾心立德树人,他在这方面的表率作用和贡献,在业界、在校内、在各界朋友中都有口皆碑。”
其实,王玉明上高中的时候便十分喜爱中国古典诗词。当时,他既喜欢数理化,也喜欢语文。后来,虽然选择了理工科,那个诗人的梦想却深埋在他心底。1962年春,他在清华校园里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调笑令·水木清华》:“杨柳,杨柳,细雨斜风浴就。鹅黄新绿柔裳,曼舞轻歌艳阳。阳艳,阳艳,水木清华眷念。”
王玉明在清华大学读的是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热力学和传热学,老师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直觉”,这些课程给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王玉明常说,走上科研道路后,许多技术难题常常是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之后,凭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物理直觉”,突然灵机一动找到解决方案甚至有所发明的。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做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近六十年来,王玉明笔耕不辍,写了近两千首诗词,出版了四本诗集。他的诗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感情充沛,风格独特,得到诸多诗词大家的好评。他的诗词古韵与新韵两栖,先前以新声韵为主,后期以古声韵为主。古风、*句、律诗、排律均有,词中不仅有小令、中调、长调,还有自度曲。11年前,他拜叶嘉莹先生为师,从此诗词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文题材大大增加,声律越来越娴熟,风格韵味除了“清新、清秀、清幽”之外,更增加了沉郁顿挫,特别是用或依先贤名作之韵而写的长调词。范诗银点评说:“王玉明院士的诗词,是正雅之声,开怀豁目,聚人文情怀与科学追求于一诗一词一曲,给人以感发的力量与韵美的享受。”
除了中华传统诗词曲之外,他还写了一些新体诗和歌词,其特点是兼有古体诗的修辞韵律之美和新体诗的自由洒脱,大多属于闻一多先生所提倡的“新格律诗”。
读王玉明的诗,能把人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究其内里,不能不说是他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对生活的发现与感悟尤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副社长何继善院士说:“玉明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的一位杰出会员。他的隶书工整而灵动,摄影作品精美而又常常是气势磅礴。”然而,王玉明却自述他的隶书是*近十来年才练习的,且因事务繁多,很少有时间系统练习,因此书法还很稚嫩,还不成熟,不敢称为“家”,只是爱好者而已。
叶嘉莹先生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叶先生对王玉明的评价是:“我觉得你作为一个诗人,真是不失赤子之心。这个是*对的真实。你这个人就是非常的纯真。”“你的成就,主要由于你禀赋有一种纯真的赤子之心。”
也许,正是葆有这颗赤子之心,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和敬畏贯穿始终,让王玉明先生敲开了科学和艺术的大门。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王玉明真正做到了人文与科技融合。清华大学党委*陈旭教授称他是“清华‘大先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延续了清华大学融会贯通的优良传统,生动诠释了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境界”。
王玉明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因何在呢?我们不妨归纳为一句话:他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集智攻关,创新探索;作为企业家,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研发推广国产技术;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热心培养中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不遗余力;作为诗人,他目之所及皆是所感,皆是所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山河自然,风云花草,对宇宙间的一切都葆有一份拳拳深情,拥有一种民胞物与的宽厚胸怀。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诗歌中的重要质素,一份兴发感动的充沛力量。
何继善院士评价王玉明说,“我首先认识他的不是他的诗词,不是他的摄影,也不是他的书法,而是他的为人。他为人是如此的诚实、忠厚,特别是非常非常的认真。”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两者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科学与艺术形影不离,它们深层次的相通之处在于非功利的精神气质,体现在共同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善美。科学和艺术是可以相互滋养的。美是大自然天性和规律的表象,在美的韵律中能够开辟创新捷径。艺术上的修养能开拓科学创新思维,因为这些爱好优化了人的思维、丰富了人的知识、调节了人的身心、激发了人的活力。艺术所造就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是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精神要素。
“山乃仁人骨,川为智者魂。学科耽永昼,诗意蕴黄昏。”这是王玉明作的一首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攀登,科学和艺术在他身上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大先生”。(杨清茨)
由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由中央宣传部主管,是党中央办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党刊。[详细]
点击党建网,就是我们的同志;阅读党建杂志,就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共同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